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探索与实践|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展现央企担当
编者按:2025年6月10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首次举办。该分论坛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精神文明网承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协办,旨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交流新做法、分享新经验,凝聚新共识,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让党的创新理论照耀网络空间。现摘编部分嘉宾发言,供参考。
多年来,中建一局始终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贯穿到每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走好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
一是以敬畏之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陶阳里项目涵盖108条千年老城里弄、400余年明清窑作群和70余年陶瓷工业遗产,自古以来就是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中心。我们在修缮陶阳里时,始终保持对老街区的敬畏之心,用心去修复每一处文化肌理,如果大家去到陶阳里,就会发现:雨天,路面自然排水却不见排水沟;夜晚,灯光映照在斑驳的青石路上却不见任何现代灯具。那是因为我们采用“隐藏式”改造,不仅将古代用于行驶独轮车的“路中青麻石”设置成“隐藏式”排水沟;还通过将灯管线路隐藏到砖缝、仿照窑砖外形制作灯具等方法,达到昼间“视觉隐蔽”、夜间“发光照明”的神奇效果。
二是以珍爱之心,留住一砖一瓦。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陶阳里的老民居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但使用功能和宜居性较差。在修缮过程中如何“保留历史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是施工的重中之重,我们对这些古街区始终保持珍爱之心,绝对不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的蠢事。因此,面对数量庞大且各有特点的1127栋老建筑,我们主动征询当地考古专家意见,通过遗留现场的构件合理推断建筑结构,力求最大程度还原每栋建筑原貌。在陶阳书院,我们使用现场挖掘的原始木料作为柱墩,结合现场使用痕迹还原天井格局,同时,为了保留传统穿斗式木梁柱结构,我们把符合结构安全支撑条件的原始木材全都保留下来,这样既最大限度维持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又能确保建筑更加稳固,满足现代安全的使用需求。
三是以工匠之心,展现绣花功夫。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是我们在项目建设中贯彻到底的准则,为的就是修复老城区时更好地保护景德镇独特的瓷貌与瓷韵。但项目刚开始我们就遇到了难题,如何既能保留景德镇建筑特点,又能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关键就是窑砖,尤其是它表面黑色的釉面——窑汗,于是我们在景德镇炼起了“绣花功夫”。我们用27种原材料组合不同配比,一次次地烧制试验,一直到第12次,当我的手指触碰到温热的砖面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涌上心头,“窑汗”终于形成,我们“炼”成了!此后我们又烧制了380多万块窑砖,加上收集的500多万块老窑砖,采用“整砖上墙、碎砖落地”的方式,一点点、一块块铺砖码齐。就这样,我们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让古老街区焕发了新的生机。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考察时,亲临我们项目现场,专门强调:“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这为我们建设好项目,修复好历史文化街区,传播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建集团党组、中建一局党委带领我们系统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总结陶阳里项目创新做法和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助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中建方案”,为其他相关工程提供具有中建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吕小龙/中建一局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执行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