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探索与实践|以文艺的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br>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文明网

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探索与实践|以文艺的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表时间:2025-07-0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编者按:2025年6月10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首次举办。该分论坛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精神文明网承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协办,旨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交流新做法、分享新经验,凝聚新共识,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让党的创新理论照耀网络空间。现摘编部分嘉宾发言,供参考。

  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文艺为民的情怀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央音学子的血液。2020年5月,学校探索开展“新时代宣讲师”工作,用文艺方式深入基层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生活就在身边。截至目前,30余位宣讲师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长期驻扎内蒙古鄂克托旗、河南兰考、陕西志丹、西藏日喀则、新疆塔城等17个省(市、区)24个地市的县镇村,每年开展近3850小时、1000余次文艺宣讲,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为第一批学校选留的文艺宣讲师,我有幸奔赴圣地延安,开启一段珍贵而难忘的人生旅程。延安的文艺宣讲工作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八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发出“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的号召,鲁艺师生积极响应并创作《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在黄土地播撒思想火种。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号召我们“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让青春的汗水流涌在广袤祖国大地上。

  文艺宣讲,流淌出让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音符。至今,我仍然忘不了行走在黄土高坡上的那种震撼与敬畏,忘不了与当地群众一起唱歌、一起学理论的那种温暖与感动。在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集市上,我用电钢琴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瓜果蔬菜叫卖声中弹起红色经典,瞬间吸引集市上几十名群众聆听,开启了一场人间烟火中的“音乐党课”;在志丹县纸坊镇文明实践所,我们与当地民间歌手合作编创宣讲演出,将党的理论融入当地民歌曲调……理论宣讲不是“高深”“枯燥”的,它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文艺宣讲不是简单的文艺演出加理论讲述,而是将理论嵌入艺术创作、将政策融入生活场景,更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艺宣讲,敲打出共情共鸣、深学笃行的节拍。县城广场上,一位修鞋的老爷爷将身体藏在毯子中间,虽然失去了双腿,也要在空隙里弹着他的三弦儿。当我问是谁教会了他学习乐器,爷爷开心地回答:“在网上,跟短视频学的。”我们专程请他合作,在理论宣讲中加入陕北说书内容,在广场上进行快闪活动,吸引数十位群众一起大合唱。后来老人学会了写歌编歌,修鞋的亭子也修缮一新,时常在修鞋之余给顾客弹唱自己的歌。我体会到,文艺宣讲不仅是将党的理论“讲”给人民听,更要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紧密结合,真正实现理论认同、情感共鸣,让群众从参与者变为践行者、传播者。

  文艺宣讲,谱写出凝心铸魂、星火燎原的旋律。五年以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用上百余场音乐党课走进田间地头,将理论宣讲自然融入其中。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俞峰院长连线派驻各地的宣讲师逐字逐句为我们讲解二十大报告,指导我们如何用文艺方式开展宣讲,我们的“文艺+宣讲”项目获评“北京教育系统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案例”。

  文艺宣讲,演唱出同心筑梦向上向善的合声。音乐宣讲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理论的滋养,也给人以向上向善、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情。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日喀则,我的同事小鲁老师克服严重高原反应,用连续四年的坚守,成立了“珠峰少年合唱团”,把孩子们带到了天安门,送上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舞台;在宁波童一村把平均年龄80岁的老人们从麻将桌上拉到了音乐的世界中,帮助他们组建了“八零天团”民乐队,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文艺宣讲变得更有温度、也更有力量。(丛榕/中央音乐学院派驻陕西延安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师)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