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上理论宣传普及|数智化赋能党的创新理论精准化传播
编者按:2025年6月10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首次举办。该分论坛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精神文明网承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协办,旨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交流新做法、分享新经验,凝聚新共识,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让党的创新理论照耀网络空间。现摘编部分嘉宾发言,供参考。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安徽利用近20万个应急广播终端,让“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覆盖全省16个市、113个县(市、区)、1.5万余个行政村,使党的创新理论响彻江淮大地。与此同时,“学习强国”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方面,进行了如下实践和探索。
一是集纳优质内容资源,构建全要素多样态分众化的理论产品集群。我们通过优化整合阵地资源,搭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内容供给链路,广泛集纳社会各界的优质内容资源。6年多来,我们集纳了丰富的图文音视频信息,形成党的创新理论网上学习资源的基本盘,成为覆盖从幼儿到中小学生、大学生、职业群体、老年群体全年龄段的优质学习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团结引领正能量网络大V,吸引了一批正能量网红、视频号作者、新媒体工作室和有影响力的“UP主”共同参与内容创作,发布视频近5000条,总播放量超12亿人次。这两年,我们更加注重做强内容原创,抢好理论传播的“新闻眼”,实现传播内容全要素、针对性供给。策划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沿着边境看中国”“沿着海岸看中国”等原创融媒体报道,极大丰富了内容供给。
二是强化技术赋能,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传播矩阵。当今时代,随着PGC、UGC、AIGC的全面普及,平台的优势是拥有海量的优质内容资源,但劣势是内容资源太过海量,用户每天有限的时间无法高效地获得他所需的信息。为了解决“人找信息”的问题,这两年,我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在内部引入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审校的基础上,探索推出智能化分发、个性化推送,注重算法技术在理论传播中的运用,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通过分众化、精准化传播,实现“信息找人”,确保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触达有需要的目标群体,把“我们想说的”和“网民爱看的”、“平台提供的”和“用户喜欢的”结合起来,持续推动理论传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这些面向不同群体、适应不同媒介、满足不同理论需求的多样态、分众化产品,不仅通过手机端、电脑端触达用户,还借助强国机、强国TV、车载版、航空版、乡村大喇叭、智能音箱、智慧屏、智能学习本等多终端设备,以及各类“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传递到各类受众群体,无缝融入日常生活。
三是注重队伍建设,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的理论传播生力军。6年多的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到,无论是内容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应用,关键还是在于有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而人才的关键首先在于人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解放,导向正确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必须把政治过硬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同时要求全体同志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主导内容创作,在互联网的传播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所有的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都要紧紧围绕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来探索,而且要适应互联网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认为新媒体传播绝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到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而是要从互联网传播规律来谋划网络传播,生产更多小切口讲述大主题、有“网感”、群众喜爱的融媒体作品,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可视化、分众化传播,提高主流内容的传播效能,探索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现实路径。(农涛/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